![]() |
太陽刺眼不好照相,用手拿不容易切齊 |
在繪製高度角或方位圖時,因為沒有實際地景可以做為參考點,所以參考了網路上的資料(主要1、主要2),動手做了豐年國小的地景包,重要紀錄如下:
1、利用手機拍攝全景圖(從東方開始,順時針完成)
2、修改全景圖大小(這個步驟只要將長度調到2048即可,高度先不管)
3.將修改大小後的全景圖天空去背
4.開啟繪圖軟體(我用photocap),新建影像,大小為2048*1024( Stellarium軟體要求)
5、將去背完的全景圖加到步驟4的新建影像上,全景圖的地平線部份要在新建影像中間偏上的地方(配合高度角),儲存後記得要將天空部份去背,地面不足處補上顏色。
6、利用google地圖找到所在地座標值,並參考「主要1」說明來編輯「landscape.ini」檔案。
7、參考「主要1」說明,放置完自製的地景資料夾後執行 Stellarium軟體變更地景設定。
8、確認方位是否正確,用手機拍攝全景圖,要從東方開始,順時針完成。
延伸學習:地圖變形問題
待解決問題:地景晚上變黑色(用來觀測月亮地面參考物會不清楚 *_*)
太陽每小時移動的距離為什麼不同?

為了讓學生能了解這個原因,因此在教學活動中設計了「半圓天空模型單元」,讓學生用白色標籤依照方位及高度角資訊貼在半圓模型上。
兩相比對,學生很容易就理解變形的問題了。